2018年5月6日,茅台集团的大会议室里,灯火通明。
周日,深夜。两个不同寻常的时间点,预示着将有要事发生。
神情肃穆的与会者,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疑问和期待,他们面面相觑,急切地想在对方脸上找到答案。
子时左右,答案揭晓。
62岁的茅台董事长袁仁国被免去董事长一职,由59岁的集团总经理李保芳接任。
宣告一出,举座哗然。
这个任命,不但让茅台人猝不及防,更出乎袁仁国的意料,因为他刚刚拿到前往澳大利亚考察的机票。”显然,所有的一切都让他始料未及,更非他所愿。
从1975年进厂,到2018年被免职。在茅台蹉跎43载的袁仁国,迎来了“袁时代”的终结。
那一夜,即便再醇香的茅台,恐怕也难以浇灭萦绕在他心头的愁楚。
袁仁国的免职,瞬间便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,人们在关心他下一步将走向何处去的同时,也更加好奇他“意外免职”的背后故事。
对于自己的突然卸任,袁仁国曾给过一个解释,说自己是“到龄退休”。不过,这个理由很牵强,牵强到不值一驳。
首先,袁仁国只有62岁,和65岁退休的老厂长季克良相比,他还有年龄空间。季老能干到65岁,他这个把茅台送上巅峰的老总,同样也可以干到65岁,甚至更长。
其次,按照公司章程规定,袁仁国这一任期需要到2019年才能结束,他这明显属于半途而废。
第三,接任者李保芳,仅比袁仁国小三岁,并没有明显的年龄优势,而且他在茅台工作的时间还不到三年。
所以,用年龄来掩饰卸任的尴尬,很难让人信服。
伴随着迟迟没有新的任职,坊间对于袁仁国的各种猜测也甚嚣尘上。
2019年5月6日,距离免职整整365天。央视网发布了一条简短的微博。
“茅台前董事长袁仁国:包场看《战狼2》,违规持有记者证4年”。字少,通常意味着事儿大,在短短数语中,人们读出了其中的端倪,面纱背后的真面孔,可能马上要现身了。
果不其然。半个月后的5月22日,靴子终于落地,袁仁国被带走调查。
1956年10月的某一天,秋风乍起的赤水河畔。
在距离仁怀县50多公里外的后山乡新山村,老袁家添丁两子,有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儿子,双胞胎中的老大,在家排行老二,所以村子里的人从小就叫他“袁二”。
袁二从小聪明灵活,有一股钻研的劲头,学习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。村中有阅人无数的老大爷曾断言,其子可塑,未来可期,能成大事儿。
读书的时候,袁仁国随父进了县城,在读完小学和初中之后,袁仁国如愿考取了县城高中。1973年,正当他雄心壮志准备考大学的时候,他的“人世间”开始了,他和弟弟一起来到离家不远的中枢镇插队。
1975年,在完成两年的插队生活之后,在仁怀政府上班的父亲找到时任茅台酒厂副厂长邹开良,通过好友关系把袁仁国送进了厂。
当时的茅台酒厂,虽然不像现在这般如日中天,但也绝对算得上小县城里的好单位,毕竟老底子在那,怀仁的巷子虽深,但茅台有名气啊。
端上铁饭碗的袁仁国,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工作机会,他从车间的技术员开始干起,先是学习制酒,后来又学制曲,从酒的起糟、运糟到酒醅入窖等都了如指掌,在车间工作的七八年间,袁仁国基本上掌握了最基础的酿酒工艺。
彼时负责技术的,正是从无锡轻工学院食品发酵专业毕业的季克良,季克良比袁仁国早进厂十多年,是“技术大拿”。他每次下车间的时候,袁仁国都会跑前跑后,抓住各种机会请教。和其它工友相比,袁仁国更善于学习和钻研,确实把这份工作当成了事业在干。
这一段车间岁月,也是袁仁国最引以为傲的,他曾经在很多场合都讲过,自己既是一个企业管理者,也是一个酿酒匠人,从粮食到装瓶,每一道工序都骗不了他。
bbin宝盈集团官网首页除了活儿干得漂亮之外,袁仁国还能舞文弄墨,干一些文化上的“细活”。他不但材料写的好,而且字也写的特别漂亮,这在八十年代,算得上稀缺人才。于是,在车间工作数年之后,袁仁国被调入厂办,负责文秘工作。
干了几年行政工作之后,袁仁国重返车间,成为车间主任。
从技术到行政,再到车间,在行政与技术之间的交替历练间,袁仁国迅速成长,也由此开启了晋升的快车道。
1991年,袁仁国迎来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年。
这一切,始于1986年开始的国家企业等级评选。茅台酒厂积极响应,也开始了申报,但连续数年都被拒之门外。
1991年度评选,正当茅台酒厂纠结报不报的一筹莫展之际,袁仁国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,说我可以试一试。
厂长一听,死马当活马医,试试就试试吧,而且小袁同志年轻脑子活,说话也在档上,说不定这事能成呢,评不上也没关系,就浪费几张车票的事儿。
于是,胸有成竹的袁仁国收拾行囊,单枪匹马直奔京城。有着老字号品牌的加持,再辅以袁仁国巧舌如簧的推介,硬生生把评选小组给说动了心,给他留了一盏通往最终评选的灯。
数月后,喜讯传来。
获评国家一级企业,让全厂上下对袁仁国刮目相看,看来这个皮肤黝黑个子不高的小伙子还真有“两把刷子”。
当年,袁仁国被任命为茅台酒厂副厂长,正式进入企业管理层。
此后,拾阶而上。1997年出任副总经理,1998年升任总经理。
2001年,袁仁国执掌茅台,正式开启“袁时代”。
公允地讲,袁仁国不但懂技术善管理,他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,那就是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先发制人的营销意识。
在担任副总经理期间,袁仁国分管销售。而这个时期,也是白酒行业的至暗时刻。1998年,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,国有糖酒公司基本都受到了影响。雪上加霜的是,当年还发生了山西朔州假酒案,这次假酒事件,让整个白酒行业都坠入了低谷。
除此之外,鲁酒的异军突起,让它们应接不暇,疲于应战。
说到这里,必须要提一提90年代后期鲁酒的“三足鼎立”。
秦池酒业的姬长孔,靠着“标王”广告效应直接轰出了十亿加的业绩,成为最炙手可热的一款白酒产品,它的年销量超过茅台和五粮液,当年的秦池之盛,犹如今日之茅台。
而来自济宁的两家企业孔府宴和孔府家,同样也不甘示弱,拉起了广告大战,加入到标王的争夺战中,孔府宴在夺得首届“标王”之后,赚的盆满钵盈。
尝到甜头的三家酒企,对“标王”的争夺进入白热化,于是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价格之争。最终秦池以3.2亿的价格夺得1997年“标王”。
这一次的天价“标王”,也由此成为鲁酒折戟的导火索。
鲁酒火拼之时,茅台只有看的份。不过,像鲁酒那种玩法,终究是走不长远的,白酒的扛鼎者,还是茅台和五粮液这一对“绝代双骄”。
不,那个时候的茅台,还难以望五粮液的项背,五粮液是一骑绝尘的独秀儿,茅台只是个跟班而已,它们的中间,还隔着很远一段距离。比如,五粮液2001年营收47.42亿元,茅台只有16.18亿元,仅为五粮液的三分之一。
此情此景之下,袁仁国不急是假的。
袁仁国意识到,依赖于计划时期的调拔,已经行不通了,要想奋起直追,必破必立。于是,在接手茅台董事长的当年,他力排众议成立了销售公司,招揽最为得力的销售干将,自己亲任董事长。
效果立竿见影。
七年之后,茅台逆袭,成功超越五粮液,年营收突破80个亿。此后,五粮液渐渐地连茅台的尾音都听不到了。2017年4月,茅台一跃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酒类制造商。
在袁仁国被免职的2018年,茅台以超万亿的市值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奢侈品集团。
茅台市值越来越高,却距离我们越来越远。
如果袁仁国止于此,那么此时此刻的他,可能正在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。
再醇香的美酒,醉过,醒来后也只是宿醉一场。
但在人生歧途上沉醉,却会越陷越深。
————未完待续————
夜色迷离,命运初遇那是一个平静的佛罗里达之夜。棕榈滩特有的咸湿海风裹挟着椰树的气息,轻轻拂过这座富人区最显眼的建筑——肯尼迪家族的别墅。三百平米的占地面积,四层挑高的建筑,十九间豪华套房,再加上私家海滩和修剪得体的后院草坪,无一不彰显着这个家族的显赫地位。此时的威廉·肯尼迪·史密斯正坐在别墅的书房...
主持界有两位这样的主持人,他们均通过保送进入顶尖高校,他们就是何炅和撒贝宁。他们也是我最喜欢的两个主持人,何炅与撒贝宁作为中国主持界的“保送兄弟”,两人凭借高学历、高情商和独特的主持风格成为行业标杆。尽管同为多面手主持人,但他们的职业路径、风格特点及影响力存在显著差异。以下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两人的...